《秋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04 19:58:28
《秋天》教学反思

《秋天》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天》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教学反思1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段:秋天来了、景色真美、物产丰富、赞美之情。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通过对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的描绘到秋收的喜悦,写尽了北大荒的美丽富饶。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课件,展现情境

儿童喜爱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性的契机。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一下子带学生走进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地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二、以画促读,唤起美感

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见底,更美在小鱼逆水而游的欢快。精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小河的清和静,小鱼的勃勃生机。然后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感受美。于是,我鼓励他们拿起画笔,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学生再次朗读时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丰富想象,说写训练

首先,我让学生轻读第四自然段,并注意听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听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还有的说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大豆为什么欢笑?高粱为什么唱歌呢?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并通过课前的观察,说说:我们这边秋天的田野有什么丰收的景象?你能不能也把它们当作人来说几句呢?学生有的说:一阵风吹来,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像在给秋姑娘致谢。有的说:玉米挺着大肚子在欢笑,它在炫耀自己的宝宝呢!还有的说:棉花在张嘴笑,它要唱一首秋天的歌。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课后再让学生拿着本子到野外观察,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秋天景色:绿中带黄的草坪、路边盛开的菊花、飘舞的树叶、飘香的果园有了具体的感知,学生写起来就感到有话可写了。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多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能调动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秋天》教学反思2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秋天》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课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一、多元识字,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例如“树”“叶”的教学,将部首教学与生字教学结合起来,渗透了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在学习“飞、大、片”时,充分发挥了字理识字的优势,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字理、字义,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巧妙的识字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多样朗读,感悟秋天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自读、同桌读、齐读、师生共读,形式多样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亲身体验,感知秋天

在本课的教学之前,先布置学生和爸爸、妈妈去观察秋天,发现秋天。这样,整合成全新的语文大课堂,变单纯文本的语文学习为综合性课文学习。在教学时,将课文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感受秋天。由对秋天的感受拓展到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不足之处

1.朗读环节,读出韵律,学生还不能通过声音感悟,只会扯着嗓子喊。

2. 课堂纪律要随时整顿,时刻关注,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全情投入学习。

《秋天》教学反思3

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只是仿照教参写了三个,缺少2、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读课文。和5、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2个生字。

试讲之后,感觉自己制定的目标很单薄,很重要的环节在目标之中没有体现出来。比如对于生字的处理只有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认识6个字,而没有对书写的教学要求。但是一年级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所以我在教学目标中加入了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2个生字。

本课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课前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寻找秋天,去感受自然的美,分享收获的快乐。让孩子在探索活动和游戏中与“秋天”进行零距离接触,感受天气,观赏秋色,闻闻香味,听听秋声,在愉快的“行程”中寻找秋天;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获知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心情愉悦而且对秋天的景色有了更多的了解。课上我以此为切入点,问他们在寻找秋天时都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回忆的过程中,不但训练了他们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从生活实际入手,通过谈话,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导入新课。

全文虽然只有5句话,但对于刚刚入学两个多月的孩子来说,读起来也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要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同时也是巩固汉语拼音。初读也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并用同桌互读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对于第1句话,教学中我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句子的结构,自己将长句断开,练读中初步体会句子的结构,并利用这个句式让学生填空加以巩固。而最后一句问句,学生第一次见到,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语境练读。中间3句话,虽然读起来较容易,但要使学生真正能做到有语气朗读,还是要让他们产生真切的感受。因此,在处理这3句话时,配合优美的秋景图片,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体会秋天的美丽,色彩的丰富,内心产生对秋 ……此处隐藏9535个字……评价,把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的活动、生活中。

《秋天》教学反思13

《秋天》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描写秋天迷人景色和一篇丰收景象的课文,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之前,我先准备了大量描绘秋天静的多媒体图片,课上,播放图片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发出感叹之声,仿佛被这些秋天的图片带进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由画面的直观感受引入到文章。之后引着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接着,我放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万丈的脉络。然后,通过精读来感悟,抓住诗中的一些关键的诗句,让学生来感受秋天各种各样的美景。

本文主要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再配上了配有精美的插图,把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之后通过小组讨论,很好地概括了秋天的景物,其中包括秋色、秋香、秋果、秋风和秋天的动物,本文通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和我们生活就更加地贴近了,主要学生会更加容易置身美景之中,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景和丰收的喜悦之情。在讲授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运用文中出现的意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其进行描述,这样学生的写作和语言组织能力就会大大地提高,也提高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的能力。

课后,我又布置了学生回家画一画,拍一拍,写一写秋天的美景,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情怀。

《秋天》教学反思14

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本篇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生动,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呢?

一、注重词语积累。

比如第二小节中描写流云,作者运用了“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表示色彩的词,把流云流光溢彩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表示色彩的词汇就该引导学生记忆积累。课后习题4就是指导我们进行这样的工作。这样的词汇当然还有很多:雪白、漆黑、土黄、草绿、茄子紫……当学生记忆的仓库中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表达时才能灵活自如地选用。这篇课文中值得积累的词汇还有很多,如“一碧如洗”、“清澈见底”、“遍地金黄”等成语,还有“哗啦啦”、“乐呵呵”、“沉甸甸”等ABB格式的词语。

二、学习语言表达。

如第三小节描写小河,作者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把水面比作“明镜”,还运用了“清澈见底”、“静静地”等词汇充分表达了小河之美。如果把这个段落改写为“小河躺在大地的怀里。小鱼游过来,水面漾起波纹。”文章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美。初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虽然说得清楚的学生不多,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有所感悟。经常进行这样的学习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就会增强了。再如第四小节写“原野热闹非凡”,是一种典型的“总——分”结构,先概括后具体。学习之后请学生以“教室(校园、市场、操场)热闹非凡”为题进行说话写作练习,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迁移。

语言积累、表达的基础是理解。对于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当然要引导学生理解,最起码理解大概的意思。如本课中写“榛树叶子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就存在一些问题,这从学生的作业中就可以看出来了。所以就不得不进行一些讲解与指导了。

《秋天》教学反思15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全文有三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为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子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字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认识自然段。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本课要求学生掌握3个偏旁,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偏旁,偏旁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生识记字形和理解字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三个偏旁是由以前学过的字变化而来的,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字变成偏旁后的差别。渗透多种识字方法,降低难度,如:熟字加一加、熟字组新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充分交流,力求做到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巩固撇、捺写法的基础上,本课要学写新笔画横撇,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效果显著。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2、朗读指导。正确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注轻声的读法,教师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凉了、黄了、叶子、来了”这几个词语中两个字前后轻重的变化。借助拼音读准“一”的变调。如“一片片、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采用对比读的方式,分别读不变调和变调的一串词语,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变调带来的音律美。

3、理解运用。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便于学生建立秋天天气见凉,树叶变黄的直观感知。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从“天气、树叶、天空、大雁”这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特征,通过动作演示朗读的方式,体验和感受景物的变化,体味秋天的情趣。

4、课后练习。学生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大部分学生能理解段落含义,仍有极个别同学不会数段落。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图片、带动作朗读等形式,体验和感受景物的变化,体味秋天的情趣。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1、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虽然一年级,读准字音,了解字形是重点,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还是比较重要的,就这节课来看,由于时间分配上不够科学,对重点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拓展组词、说句子练习不够,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2、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在识字教学中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识字方法,还是按老师的设想去落实,所以自己也在反思:是否在情感方面也有灌输的嫌疑呢?说白了,我在课堂上并不足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针对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字词、读课文上多下功夫。首先让学生认识10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会写字笔画,能组词两个,用词语说一句话,指导学生预习偏旁知识和“一”字的变调规律,课上交流,讲给同桌听。正确流利熟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要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并用画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秋天》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