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教材97页小数加、减法。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放在同一个例题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写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小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作了课件和游戏卡片等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由一题用加法解决问题的应用题让学生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法则,为后面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2、谈话。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自然过度到新课中。
3、出示情境图。选用学生十分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情境和价钱,让学生从多个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信息,并按自己的愿意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中的数学相联系,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小组合作探究。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我准备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应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和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学生有了这一自主探索的经历,就多了一次自主获取知识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合作意识。
5、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法则。总结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分两步进行:①先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各竖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这时,学生总结可能是凌乱的,不完整的。②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6、练习和游戏的设计目的。用竖式计算练习设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并灵活的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错题门诊设计,选择学生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纠正错误。游戏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拓展知识,培养团队精神。
七、教法和学法
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主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法: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教学效果预测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灵活应用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2一、说课标: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通过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前我对曾对班内几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发现已经有部分学生会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对于许多学生已知结论的课该如何去上?
在教学安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颖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采用了去书店购书的情 ……此处隐藏18481个字……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认知的过程。又通过汇报交流,初步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外书的价格。
《童话故事》:6.62元 《科学家的故事》:2.75元
师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
教师筛选(出示)问题,师:我们来解决“买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课外书价格的情境,贴切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主提问,根据学生编出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问题,引出小数的加减法。这样灵活地使用教材、同时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数加法:
学生比较容易就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的方法
(2)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①自主尝试。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想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做好后,可以在小组内(或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是个预设性的的问题,学生能通过以往的学习,来寻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如:估算,口算,笔算……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②汇报交流。
A、估算这两本书总价是多少元?对有估算意识的学生及时表扬还要抓住机会是加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B、6元6角2分+2元7角5分=9元3角7分
C、用竖式计算6.62+2.75=9.37(元)
多数学生会选择用竖式计算,一名学生汇报,师板书。
通过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抓住时机追问,(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为什么要这样对位?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便可以直接相加了呢?)从而解决课的重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小数点对齐了,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
口述完毕一起观察整个竖式过程:再完整叙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抓住三点:①小数点对齐②最低位加起③满十向前进一
●小数减法:解决问题 “《童话故事》比《科学家的故事》贵多少元?”,列式后直接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做。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仿照加法算理进行叙述,并加以比较总结。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引导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引导概括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4)看书36页 读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三)拓展练习:
1.用竖式计算 4.37+2.93 7.54+6.84
【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算法,同时暴露新的认知冲突,计算结果末尾有“0”,正确处理“0”的问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正确认识和掌握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时候要化简,即划掉末尾的“0”的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新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掌握新的本领。
(四)、课堂小结:
分为两部分,先看书36页,整理所学知识;再由学生谈收获、谈体会。归纳总结是否达到知识情感的预定目标。
(五)、作业设计:37页2题
(六)、板书设计:略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1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一)课前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也知道不少的体育名人,中国跳水队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本节课围绕着奥运会女子3米板的决赛展开。
(二)初步尝试小数加减法
通过郭晶晶、吴敏霞、帕卡林娜三人的得分,能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1、这里的得分数据于2004年奥运会的成绩,修理又不同于原数据。通过对课本数据的分析,发现课本的数据虽为二位小数,但百分位均为“0”,这样的数据虽然更具真实性,但出现本节课中,加减法的实质还是停留
在三下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不会存在“对位”问题,所以我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虽然这样有“伪生活”的嫌疑,但在非正式化的表达中,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2、感受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郭晶晶的二轮后得分计算实际还是停留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上,所以在这节课上不作过多的停留。
吴敏霞的得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对位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生知道整数要和整数相加,因此,引导学生去根据小数的意义对位计算是一个重点,并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三个人的二轮后总得分得出后就能进行比较,而后引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减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加法验算,体现验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后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实质就是算法。
4、通过6题的练习,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基本掌握,这时适时地对一般方法进行小结。
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回顾这节课,觉得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过于仓促,在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作为“挖掘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这是我的的思考,我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专业素质。
文档为doc格式